《北歐搶攻量子計算》丹麥攜手微軟打造歐洲量子計算之都
北歐國家丹麥美國科技巨擘微軟(Microsoft)及量子計算企業原子計算(Atom Computing)合作,在丹麥建造北歐首部第二級(Level 2)量子計算系統。
說到投資數位科技,在軟件及應用程式上自然是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項目,早前亦有介紹歐洲數位軟件業的發展及注意事項。但假如有意投資硬件的話,除了投資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硬件如數據中心外,近月有關量子計算(quantum computing)的項目甚至股票均受到投資者追捧。
相對於美國企業對於量子計算的熱潮,歐洲不少國家在這個領域有所滯後,但北歐國家善於創新的初創早已開始量子計算的開發計劃。例如位於芬蘭的初創IQM早於2018年創辦,並在2020年起售賣它們開發的量子電腦雛型,2024年在德國正式設立量子數據中心,本年度也將進軍日本及韓國。而另一北歐國家丹麥也準備投入量子計算市場,並與美國科技巨擘微軟(Microsoft)及量子計算企業原子計算(Atom Computing)合作,在丹麥建造北歐首部第二級(Level 2)量子計算系統。
這個名為QuNorth的計劃由丹麥出口與投資基金(EIFO),以及丹麥知名藥廠諾和諾德轄下的基金會,合共投資8000萬歐羅的量子計算項目。根據公開的資料,新的量子電腦命名為Magne,由微軟提供量子軟件平台Azure Quantum運作,原子計算則提供它們最新的量子計算硬件。這次的量子計算系統將包括50個邏輯量子位元(logical qubit)及超過1200個物理量子位元(physical qubit),兩者都屬現時世界最頂級的規格,因此會是北歐、甚至是全球最高效量子計算系統。
Magne將會於2025年秋季開始建造,目標是不遲於2027年正式運作。丹麥商務部長Morten Bødskov在發言稿表示,量子計算的潛力無可限量,因此歐盟及丹麥不應錯過發展量子計算的機遇。而丹麥投資8000萬歐羅,目的自然是希望扭轉在量子計算領域歐洲落後美國及中國的情況。
然而,要注意的是,儘管丹麥有意強化國家以及歐洲的量子計算系統,但距離商品化及應用層面仍有一定距離。即使IQM表示明年會改變從前出售電腦予研究所的商業模式,開始推出一些量子計算的應用項目,但不少業界專家均指要量子計算完全成熟,最樂觀的估算是5年之後,當中包括最難處理的錯誤修正技術(error correction)及晶片生產。
因此現時的商業模式,一是將量子計算系統售於政府資助的研究中心,並透過它們的試用以進一步改善量子計算系統,二是直接由政府及企業風投基金合作投資,例如Magne最終會由EIFO及諾和諾德共同擁有。當然,對於諾和諾德而言,由於量子計算的其中一個應用會是加快藥物研發速度,因此在數據上及應用上諾和諾德與Magne算是互利互惠。但總體而言,假如香港的家族辦公處要投資量子計算系統,要留意當中的回報期及潛在應用項目,而非單有「量子計算」一詞就打開錢包投資。
#歐洲投資策略 #量子計算投資 #北歐科技投資 #歐洲創新 #科技戰略 #量子未來 #量子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