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歐洲風投困局現曙光》德國鬆綁投資初創門檻,釋放潛在千億資本
初創投資、風投基金,與德國傳統家族基金及退休基金似乎扯不上關係,但這個情況似乎慢慢開始改變。
針對風投基金圈,初創投資、風投基金,與德國傳統家族基金及退休基金似乎扯不上關係。雖然德國的法律沒有明文限制私人管理的基金投資初創企業,但一些傳統家族投資、慈善基金及企業基金,往往因為欠缺明確的指引,能否投資到一些風險較高的初創投資,因而選擇一些風險較低的投資項目,如政府債券、房地產及藍籌股等,以滿足基金會的慈善及稅務要求。
另一方面,一些與保險及退休保障相關的機構投資者,雖然有龐大的資金為後盾,但卻受限於資本要求或政府監管,而難有彈性投資到初創企業。雖然在德國也有一些基金投資在一些相對高風險的初創項目,例如前Lidl的行政總裁Dieter Schwarz成立的非牟利慈善基金Dieter Schwarz Foundation,近年開始投資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初創,像早前以補助金的方式參與了Aleph Alpha的5億歐羅的融資。可惜這是少數特例,正如歐洲投資基金副行政總裁Merete Clausen表示,即使歐洲政府如何希望這些私人資本可以投資歐洲科技及初創,但沒有放寬對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資本及運作限制也不過是空談而已。
然而,上星期德國其中一個經濟重心州份巴伐利亞州(Bavaria)的州議會通過一項決議,希望進一步修例,容許公營及私人基金投資不同初創企業。根據該份決議案,巴伐利亞建議公營及私人基金應投資,不多於5%的資金到初創企業之上,同時為平衡風險,決議亦建議這些投資,應投資在一些風投基金或組合型基金(fund of funds)之上,而非直接投資到初創企業。雖然這份決議案仍有太多細節要處理,例如州政府要審視那些政府相關的基金可以投資風投基金,是否有一些地域因素,如優先支持巴伐利亞州本地成立的風投基金等,但決議通過後引來歐洲風投基金界一陣鼓舞。
Redstone的合夥人Michael Brehm指這是影響歐洲風投基金及初創企業生態的一項決議, 而在州議會內推動決議的Stefan Ebner更表示,雖然現時巴伐利亞州內沒有太多的基金(與州政府相關的大約有5至7個而已)可以參與投資,但希望這次的決議能鼓勵其他私人基金、其他德國聯邦州政府考慮修改相關法律,從而讓更多德國、甚至其他歐洲國家的公共及私人基金投入科技革新初創。
正如早前分析歐洲的風投基金及初創生態圈時指出,歐洲內部其實不乏公共及私人資本,問題是因為傳統歐洲的福利及退休金制度,加上一直而來對於包括數位科技、生物科技、人工智能等「工業革命4.0」科技的忽視,因此沒有一些發展成熟的科技初創投資生態,也沒有足夠的誘因及彈性,投資到這些被視為高風險的投資領域。事實上,雖然德國新任總理默茲在組閣協議內承諾,2030年投資120億歐羅振興德國科技生態圈,但如何解鎖這些公共及私人資本,仍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案,令不少投資者及初創企業質疑這些政策倡議如何落實。
作為執政黨基民盟/基社盟的重要根據地,以及德國其中一個經濟重鎮,巴伐利亞州通過上述決議,可說是推動德國、甚至歐洲公共及私人慈善基金參與投資初創的第一步。當然,對於香港初創企業而言,假如歐洲的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,香港初創企業可考慮落戶歐洲,吸納這些新資金並打開歐洲共同市場。而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,歐洲融資成本下降,一方面意味著總體的財務成本有所減少,例如會有更多的公共及私人基金領投項目,對於香港投資者投資或離場均有正面作用;但同時也代表接觸更多優質計劃的非財務成本有所增加,例如需要更多人脈搶先去接觸這些優質項目,而後者正是Orientis可以協助香港投資者的地方。
如對投資歐洲市場有任何疑問或興趣,歡迎Email至Orientis信箱:
聯絡Email:admin@orientishk.com
#歐洲投資策略 #德國初創投資 #歐洲創科 #巴伐利亞修法 #風投基金 #科技創新 #歐洲資本市場 #歐洲新創